目前,在全国各地,就业率普遍达到98%的职业技校,招生却很难,在相当一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存在着这种怪象。造成怪象的原因除了社会偏见外,还包括校企合作缺乏制度规范、职业教育“立交桥”尚未完全打通等因素。为扩大生源,个别中职学校盲目增加招生成本,给中职学校招生竞争造成不良影响。
一、就业好,起薪水平高
石家庄汽修学校的负责人介绍,该校今年的毕业生,除个别学生因个人原因外,几乎100%就业,平均一个学生约有3个企业争抢,保定虎振技校王主任表示,该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一直是“用工荒”。毕业生被提前预订是常态。像汽车、数控等专业学生实习的时候月薪就有2000元,转正之后少则3000元,多则5000元,超过一般大学生的平均工资。
二、招生遇冷 生源竞争激烈
高就业率并未给中职学校带来高入学率,中职学校不愁“出口”愁“进口”的情况并非这两所技校独有,不少中职学校招生季都“吃不饱”。部分中职学校反映,由于学校办学经费与学生人数挂钩,一些中职学校为了抢生源给初中校长或班主任老师高额回扣已成为潜规则,每年的“生源大战”大幅抬高了学校的运行成本。此外,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中途流失外出打工,挤占了中职的生源。
三、技能提升和发展空间受限 中职发展障碍待破冰
不少中职学生,希望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技术水平。但受整个招生政策影响,高校招生向普高生倾斜,职普“立交桥”仍不完全通畅,多数中职学生难以进一步继续提升学历和技术水平,中职容易成为“断头教育”。
中职学生深造空间有限,既容易加深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也可能使初中毕业生放弃接受中职教育的机会。一些职业技校的负责人建议,一方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责任,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对在师资培训、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使中职学生获得更多提升技能的平台;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还可加快设立独立应用技术本科院校,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升学比例,适当放宽高职院校“专升本”比例,在职教学生继续教育上给予政策倾斜。
2016年,那边是700多万毕业生急着找工作,而这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人,那些花费高额学费读了所谓的大学、还在招聘会上苦苦挣扎的高校毕业生们,是不是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呢?